
本文转自:陕西日报
董渺
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,西安市累计接待游客达2007.75万人次,游客总消费金额高达199.59亿元。在国内热门长途旅游目的地Top10榜单中,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,显得尤为突出。
西安凭啥这么火?
首先,“高铁+航空”的立体交通网络,能够高效辐射不同距离的客群,让西安成为区域文旅枢纽。从客源结构来看,北京、成都、上海、兰州、重庆5座城市为陕西贡献了半数以上的异地客源,这一数据印证了“双轴”模型的有效性。通过高铁串联关中平原城市群,吸引周边中程休闲客群;依托航空大通道,辐射华东、华南,吸引长线度假游客。这种“近拉远吸”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布局,不仅让西安的旅游辐射范围不断扩大,还使其作为区域文旅枢纽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。大量游客的涌入推动了旅游数据的攀升。
其次,西安推动文旅从“观光打卡”向“体验消费”升级,通过古今融合、丰富多元的产品供给,满足了游客多样化、深层次的需求。当前,随着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,单纯的观光打卡已无法满足需求,游客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参与。节日期间,碑林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展览,借助科技手段让原本静止的碑刻文物“开口讲故事”,这种创新形式让游客更直观、生动地了解历史文化,极大地提升了参观兴趣,游客量同比增幅超36%;大唐不夜城打造的沉浸式唐文化体验场景,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唐朝,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,国庆中秋假期营收同比增长64.66%。此外,老城根、永兴坊等10个特色商业聚集区,将剪纸、皮影等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消费场景巧妙结合,既传承了传统文化,又满足了游客对潮流消费的追求,仅双节假期就拉动营收4.53亿元。这些案例充分证明,“体验型”旅游产品能够极大地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,是拉动旅游消费、推动西安旅游火爆的核心动力。
最后,利好的国际政策与特色服务,提升了西安旅游国际吸引力。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,大幅简化了国际游客的入境流程,降低了入境旅游的门槛,让更多国际游客愿意选择西安作为旅游目的地。国庆中秋假期陕西入境游订单同比提升102%就是最直接的体现。同时,西安还针对国际游客的需求,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:华清宫《长恨歌》特别加开英文字幕专场,解决了国际游客的语言障碍,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演出内容,平均上座率达92%;永兴坊推出的“做月饼、猜灯谜、穿汉服”文化体验活动,让国际游客深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带动外宾二次消费同比提升120%。这些举措不仅让国际游客在西安获得良好旅游体验,还提升了西安旅游的国际影响力,让西安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。大量国际游客的到来,进一步壮大了西安旅游的客流规模,推动西安旅游持续火爆。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